思路轻风文学>竞技网游>大道无垠之奇偶平行空间 > 第一百六十五篇 跨世界冤魂三
    这必须要从满洲“鞑虏”进关以后制造的“扬州十日”说起。一六四五年(南明弘光元年,清朝顺治二年)发生在清朝的多铎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。

    由于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对清军的殊死抵抗,在夏历(农历)四月二十五日,清军攻占扬州后,在扬州城内进行了十天的大屠杀。

    古小龙在扬州博物馆中看到了一篇《扬州十日记》残篇,虽然还算完整,但由于年代的久远,书卷已经腐烂得比较严重。

    这对于古小龙而言根本就不是难题,只见他将手放在了该书卷的玻璃展示柜上,通过自身的大小周天中微子“真芥子米”意念能场内功,通过自身强大的感知感受能力,将这部残卷的遗失信息全部收集,马上就将《扬州十日记》残篇不差分毫地全部补齐。

    古小龙还将补齐的内容转存给了扬州博物馆,使扬州博物馆的老馆长激动万分,不停地千恩万谢,后来有人捐献出了完好的《扬州十日记》,结果与古小龙补齐的内容一比对,一字不差分毫不错。

    《扬州十日记》是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,记载了屠杀共持续十日,故名“扬州十日”。

    四月廿四日,清军调集红夷大炮轰击扬州,史可法再次向南明求援,仍没有回应。

    四月廿五日(五月二十日),扬州城被攻破,史可法欲拔剑自刎,为部下所阻。

    多铎劝其投降,遭史可法严辞拒绝,多铎遂下令在军前将史可法处死。史可法的部将刘肇基继续率领残部和城中居民与清军展开巷战,经过激烈战斗,清军才占领扬州。

    清军攻占扬州后,当时大雨倾盆,多铎宣布在扬州城内进行血腥屠杀。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《扬州十日记》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,故名“扬州十日”,扬州死难八十万人。

    这是发生在公元一六四五年,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,分兵亳州、徐州两路,向南推进,势如破竹,迅速占领了徐州、亳州、盱眙,并乘势下淮安,夺泗州,渡淮河。

    四月十九日,明将许定国引多铎师至扬州,扬州被清水陆各军重围。守将史可法统率军民,坚守孤城,同时,向弘光皇帝求援,弘光不应,扬州告急,四月二十一日,明总兵李栖凤、监军副使高岐凤拔营出降,形势更为危急。

    史可法等坚守至四月二十五日,终因弹尽粮绝,被清兵攻破。史可法自刎不果而被俘。

    在多铎百般的诱降时,史可法斩钉截铁地说道:“城存与存,城亡与亡。我头可断,而态不可屈”,结果惨遭杀害。史可法的部下在这种情形下,仍率余部继续鏖战,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。

    清军在占领扬州后,立即纵兵屠掠,十日封刀,史称“扬州十日”。《扬州十日记》就是这段历史的忠实记录者,是清朝屠杀江北吴语人口的罪恶见证,它永远地将野蛮和罪恶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。

    且看经过屠杀的这片土地上的血淋淋的场景:“……行过一沟一池,堆尸贮积,手足相枕,血入水碧赭,化为五色,塘为之平。至一宅,乃廷尉永言姚公居也,从其后门直入,屋宇深邃,处处皆有积尸……”

    整个文本采取杂记形式,笔者自身亦被记录于笔端,和历史事件整个地融为一体,在文体上有些近似于笔记小说。

    在当时看来,则有似是“新闻”。所有这些,似乎与严肃的史学著述不太相同,很难列入史地奇书之中。

    事实上,这种形式的灵活性并没有影响到所记事实的客观性,相反,这样惨无人道的杀戮,由于是笔者的亲闻目睹,更增加了它的真实性、可靠性,亦即历史性。全文就像是一部目击记。正因为此,《扬州十日记》才成为史地著述中的一“奇”。

    《扬州十日记》明·王秀楚:己酉夏四月十四日,督镇史可法从白洋河失守,踉跄奔扬州,坚闭城以御敌,至念四日未破。城前禁门之内,各有兵守,予宅西城,杨姓将守焉。

    吏卒棋置,予宅寓二卒,左右舍亦然,践踏无所不至,供给日费钱千馀。不继,不得已共谋为主者觞,予更谬为恭敬,酬好渐洽;主者喜,诫卒稍远去。